扬州大学学报杂志
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
主管/主办:扬州大学/扬州大学
国内刊号:CN:32-1466/G4
国际刊号:ISSN:1007-860
期刊信息

中文名称:扬州大学学报杂志

刊物语言:中文

刊物规格:A4

主管单位:扬州大学

主办单位:扬州大学

创刊时间:1997

出版周期:双月刊

国内刊号:32-1466/G4

国际刊号:1007-860

邮发代号:28-173

刊物定价:72.00元/年

出版地:江苏

首页>扬州大学学报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扬州大学学报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扬州大学
  • 主办单位:扬州大学
  • 国际刊号:1007-860
  • 国内刊号:32-1466/G4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  • 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
  • 期刊收录:万方收录(中) 知网收录(中)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(中)
扬州大学学报杂志介绍

《扬州大学学报》(CN:32-1466/G4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
《扬州大学学报》面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广大干部、教师、研究人员和学生,面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图书信息单位的工作人员,面向一切关心高等教育的广大读者。

本刊栏目设置
热点关注、理论探讨、学校管理、学生工作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中国教育史、比较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
本刊数据库收录/荣誉
万方收录(中) 知网收录(中)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(中)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
扬州大学学报杂志投稿须知

1.稿件务必注明作者简介姓名、性别、出生年月、毕业院校、职称、目前从事何种工作、电话、手机、电子邮箱、通讯地址及邮编。

2.本刊一贯坚持唯以文章学术质量论的用稿原则,请勿以投稿程序以外的任何方式影响审稿。

3.文章题名要求简明、具体、新颖,中文题名不得超过20个字,必要时可加副标题,并有英文翻译。

4.稿件的注释是作者对标题和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,须放置在当页地脚注释序号与文中标注序号相一致(文中标注序号用上标),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注:②……

5.参考文献一律在文中实引,用数字加方括号上标(如[1]、[2]等),著作类文中上标页码,论文请在文末注明刊期、起止页码,报纸注明年月日与版面。

期刊引用
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(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)
往期文章
  • 王国维与中国情感教育的现代转型

    王国维是探索中国现代教育发展道路的先行者,更是中国现代情感教育的开拓者。他从西方引入知情意三分论,奠定了中国情感教育理论转型发展的新基础;提出情感教育宗旨论,把对中国情感教育的探索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;主张美育即情感教育,构建了中国现代美育的思想体系,引领中国情感教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,带动中国情感教育实现现代转型。

    作者:邓小泉 刊期: 2018年第01期

  • 流动的师生关系——中国师生关系演变的历程

   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,历来被学者们所关注。而师生关系的好坏,则关涉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程度。从古至今,师生关系一直处于流变状态:从古代"师道尊严""平等关爱"到近现代"师尊式微""疏离对立",再到后现代的"平等对话""合作共生"。师生关系的演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,...

    作者:左红梅 刊期: 2018年第01期

  • 我国高校编制管理的历史变迁及改革趋势

    我国高校编制管理经历了探索实施、初步规范、基本成熟三个发展阶段。编制管理是高校人事管理的重要基础,也是国家对高校进行财政拨款的主要依据,在促进高校人力资源配置、优化人员结构比例、推进高校规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也存在政策滞后、核定方式简单、用工双轨制等问题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,国家将探索高校不纳入编制...

    作者:蒙有华 刊期: 2018年第01期

  • 中国大学科研水平区域差异性研究——基于“中国最好大学排名”的视角

    以中国最好大学科学研究排行榜的视角,分析大学科研水平区域差异性,得出进入前100位的高校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均衡,基本呈东部多西部少、南部多北部少的态势。华东地区的整体科研水平最高,其次是华北地区。北京市、上海市、江苏省、山东省的科研质量百强高校数量最多,科研质量百强高校对所在区域的贡献度差异较为显著,广东省、陕西省、北京市对区...

    作者:高敏 刊期: 2018年第01期

  • 高校“微腐败”形态及其治理探微

    高校"微腐败"现象折射出严重的不正之风,因其行为微小、校园多见、师生漠视、社会宽容,又隐藏着巨大的廉政风险。高校"微腐败","微"在党内,"危"在教育;"微"在教育,"危"在国家。为防止微腐败成为大祸害,须用零容忍的态度和手段常抓不懈、综合治理,重点是要让大学回归教育本质、用理想铸就官德师魂、靠制度约束基层权力、严监督覆盖盲...

    作者:史华楠 刊期: 2018年第01期